2019年,近10億人(包括全球14%的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礙。
自殺占死亡人數的1/100以上,并且58%的自殺發生在50歲之前。
精神障礙是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導致1/6傷殘所致健康生命損失年。
患有嚴重精神衛生問題的人平均比一般人群早死10-20年。
兒童時期遭受性虐待和欺凌是抑郁癥的主要原因。
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戰爭和氣候危機都是影響精神健康的全球結構性威脅。
僅在大流行的第一年,抑郁和焦慮癥就增加了25%以上。
世界各地的社區和護理系統中普遍存在對精神衛生問題患者的污名化、歧視和侵犯人權行為;20個國家仍將自殺未遂定為刑事犯罪。縱觀各國,社會中最貧窮和處境最不利的人群最有可能患精神疾病,也最不可能獲得適當的服務。
即使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之前,也只有一小部分有需要的人能夠獲得有效,負擔得起和高質量的精神衛生保健服務。例如,全世界71%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精神衛生服務。據報道:
高收入國家70%的精神病患者能得到治療。
低收入國家只有12%的精神病患者能獲得精神衛生保健服務。
就抑郁癥而言,所有國家在服務覆蓋面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即使在高收入國家,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癥患者能獲得正規的精神衛生保健服務。
為抑郁癥提供最低限度適當治療的比率從高收入國家的23%到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3%不等。
世衛組織這份綜合報告借助現有最新證據,通過展示良好做法實例,并闡述人們的親身經歷,著重指出需要變革的理由和首要領域,以及實現變革的最佳方式。報告還呼吁所有利益攸關方共同努力,深化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視與承諾,重塑影響精神健康的環境,并加強有助于關懷人們精神健康的系統。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觸到患有精神衛生問題的人。良好的精神健康可體現為良好的身體健康,這份新報告為改變現狀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精神衛生與公共衛生、人權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意味著改變精神衛生方面的政策和做法可以為世界各地的個人、社區和國家帶來真正的實質性利益。對精神衛生領域的投資是對所有人的更美好生活與未來的投資。”
©世界精神衛生狀況報告中文版概述
《2013-203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
世衛組織所有194個會員國都簽署了《2013-203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由此承諾實現一系列旨在改變精神衛生現狀的全球目標。過去十年中取得的一些進展證明,改變是可能的。但改變的速度還不夠快,精神衛生方面的需要仍然遭到忽視,政府用在精神衛生領域的支出極少,且其中三分之二分配給了獨立的精神病院,而沒有用于能為人們提供最佳照護的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數十年來,精神衛生一直是最受忽視的公共衛生領域之一,得到的應有關注和資源少之又少。
世衛組織精神衛生和物質濫用司司長Dévora
Kestel呼吁改變現狀:“每個國家都有很多機會在改善其人口的精神健康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無論是制定更強有力的精神衛生政策和法律,將精神衛生納入保險計劃,發展或加強社區精神衛生服務,還是將精神衛生服務納入普通衛生保健、學校和監獄,本報告通過許多實例表明,戰略變革可以產生很大影響。”
該報告敦促各國加快實施《2013-203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同時提出了幾項行動建議,并分別歸入三條“變革道路”,著重改變對精神衛生工作的態度,應對精神健康風險和加強精神衛生護理系統。這三條道路具體如下:
1、深化我們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視與承諾。例如:
加強對精神衛生領域的投資,不僅要確保在衛生和其他部門有適當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來滿足精神衛生需求,還要提供堅定的領導,推行循證政策與實踐,以及建立強有力的信息和監測系統。
將有精神衛生問題的人納入社會和決策的各個方面,以克服污名和歧視,縮小差距,并促進社會正義。
2、重塑影響精神健康的環境,包括家庭、社區、學校、工作場所、衛生保健服務、自然環境。例如:
加強各個部門的參與,包括了解精神健康的社會和結構性決定因素,并確保采取的干預措施能降低風險、建立抵御力并消除阻擋精神衛生問題患者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障礙。
采取具體行動來改善環境,促進精神健康,例如進一步打擊親密伴侶的暴力行為以及虐待和忽視兒童和老年人的行為;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養育照護;為有精神衛生問題的人提供生計支持;在打擊學校欺凌的同時引入社會和情感學習計劃;在精神衛生保健領域改變態度并加強權利;增加享有綠色空間的機會,以及禁用與世界五分之一自殺有關的高危險殺蟲劑。
3、加強精神衛生保健,改變提供和獲取精神衛生保健服務的地點、方式和人員。
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相互關聯的服務網絡,擺脫精神病院的監護做法,通過將普通衛生保健中的精神衛生服務、社區精神衛生服務以及衛生部門以外的服務相結合來綜合提供一系列護理和支持;
擴大針對抑郁癥和焦慮癥等常見精神衛生問題的護理方案并使其多樣化,其效益成本比可達到5:1。這種擴大包括采取任務分擔方法,使一般衛生工作者和社區服務人員也可提供循證護理。此外,還包括使用數字技術支持有指導和無指導的自助服務,并提供遠程護理。
©世界精神衛生狀況報告中文版概述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促使
全球焦慮和抑郁患病率增加25%
【多重壓力因素】
能夠解釋這種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這場大流行疫情導致的社會隔離狀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此使人們在工作、尋求親人支持以及參與社區活動方面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此外,孤獨,對自己和親人遭受感染、痛苦及死亡的恐懼,喪親之痛以及經濟上的擔憂也被認為是導致焦慮和抑郁的壓力源。在衛生工作者中,疲憊是誘發自殺念頭的主要因素。
【年輕人和婦女所受影響最嚴重】
該簡報參考了關于新冠疫情對精神衛生及精神衛生服務影響方面現有證據的全面審查,并包括來自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估計,表明大流行疫情影響了年輕人的精神健康,他們采取自殺和自殘行為的風險非常高。此外,還指出,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且患有哮喘、癌癥和心臟病等基礎病癥的人更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癥狀。
數據顯示,原本已有精神障礙的人似乎并不特別容易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然而,當這些人確實受到感染時,與沒有精神障礙的人相比,他們更有可能住院,遭受重癥和死亡。患有更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以及患有精神障礙的年輕人,尤其面臨風險。
【護理方面的差距】
在精神衛生問題比率增加的同時,精神衛生服務卻遭到嚴重干擾,使最有需要的人得不到護理,留下了巨大缺口。據世衛組織會員國報告,在大流行的大部分時間里,精神、神經和物質使用障礙方面的服務在所有基本衛生服務中受干擾最為嚴重。許多國家還報告說,一些能挽救生命的精神衛生服務,包括預防自殺等,受到了嚴重干擾。
到2021年底,情況有所改善,但目前仍有太多人無法獲得針對原有和新發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必要護理和支持。
由于無法獲得面對面的護理,許多人在網上尋求支持,這表明迫切需要提供可靠有效且易于訪問的數字工具。然而,在資源有限的國家和環境中,開發和部署數字干預措施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
【抑郁癥】
抑郁癥是全世界主要致殘原因,也是造成全球疾病總負擔的主要原因。
受抑郁癥影響的女性比男性更多。
抑郁癥可導致自殺。
已有對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癥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抑郁癥是一種全球常見病:
估計有3.8%的人口受到影響,其中5.0%為成年人,5.7%為60歲以上成年人。
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抑郁癥不同于通常的情緒波動和對日常生活中挑戰產生的短暫情緒反應。尤其是當抑郁癥反復發病,并達到中度或重度時,可能成為一個嚴重的健康疾患。患者可能會受極大影響,在工作中以及在學校和家中表現不佳。最嚴重時,抑郁癥可引致自殺。
每年有超過70萬人因自殺身亡。自殺是15-29歲年齡組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雖然對精神疾患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超過75%的患者得不到治療。影響有效治療的因素有:缺乏資源,缺乏訓練有素的衛生保健人員,以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等。在不同收入水平的所有國家中,抑郁癥患者往往得不到正確診斷,還有些非抑郁癥患者往往被誤診并被誤開抗抑郁藥。
【焦慮癥】
2019年,有3.01億人患有焦慮癥,其中包括5800萬兒童和青少年。焦慮癥的特征是過度恐懼和擔憂以及相關的行為紊亂。其癥狀嚴重到足以導致顯著痛苦或嚴重功能障礙。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焦慮癥,例如:廣泛焦慮癥(過度擔憂),恐慌癥(驚恐發作),社交焦慮癥(在社交場合過度恐懼和擔憂),分離焦慮癥(過度恐懼或擔憂與有深厚情感紐帶的個人分離),以及其他焦慮癥。
可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根據年齡和嚴重程度,也可以考慮藥物治療。
【躁郁癥】
2019年,4000萬人患有躁郁癥。躁郁癥患者有交替的抑郁和躁狂發作期。
在抑郁發作期,患者連續兩周以上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心情郁悶(感覺悲傷、煩躁、空虛),對活動喪失愉悅感或興趣。躁狂癥狀包括情緒升高或易怒,活動或能量增加,以及其他癥狀,如健談、思緒奔涌、自尊心增強、睡眠需求減少、分心和沖動魯莽行為。躁郁癥患者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可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包括心理教育,減輕壓力,加強社會活動,以及進行藥物治療。
【自閉癥】
自閉癥,也稱泛自閉癥障礙,是一組與大腦發育有關的各種疾病。
大約每100個兒童中就有一人患自閉癥。
雖然自閉癥的特征在幼兒時期就可以發現,但自閉癥通常要到很久以后才能被診斷出來。
自閉癥患者的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雖然有些自閉癥患者可以獨立生活,但有些患者有嚴重殘疾,需要終身照護和支持。
循證社會心理干預措施能夠加強溝通和社交技能,并對自閉癥患者及其照護者的福祉和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
對自閉癥患者的照護需要輔之以社區和社會層面的行動,以便增加服務的可及性、包容性和支持。
泛自閉癥障礙是一類不同的疾病。它們的特點是在社交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其他特征是在活動和行為方面具有非典型模式,例如難以從一項活動轉到另一項活動,注重細節,并對感覺反應異常。
自閉癥患者的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雖然有些自閉癥患者可以獨立生活,但有些患者有嚴重殘疾,需要終身照護和支持。自閉癥往往會對教育和就業機會產生影響。此外,對家庭提供照護和支持的需求也可能很大。社會態度以及地方和國家主管部門提供的支持水平是決定自閉癥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雖然自閉癥特征在幼兒時期就可以發現,但自閉癥通常要到很久以后才能被診斷出來。
自閉癥患者通常同時患有包括癲癇、抑郁、焦慮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在內的其他疾病,并且會出現睡眠困難和自傷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行為。自閉癥患者的實際智力水平差別很大,有的智力受到嚴重損傷,有的智力水平很高,情況各不相同。
【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患,影響到全球約2400萬人或每300人中的1人。
精神分裂癥會導致精神病,并伴有嚴重殘疾,可能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和職業功能。
精神分裂癥患者背負污名、遭受歧視和人權受到侵犯的現象十分常見。
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精神病患者沒有獲得專業精神衛生保健。
精神分裂癥患者可選用一系列有效保健辦法,至少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夠完全康復。
精神分裂癥影響到全球約2400萬人或每300人中的1人。這一比率在成年人中為1/222(0.45%)。該病不像許多其他精神疾患那樣常見。發病最常見于青春期晚期和20多歲,男性的發病往往早于女性。
精神分裂癥經常與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和其他重要生活領域的重大痛苦和損傷有關。
精神分裂癥患者早年死亡的可能較普通人群高出2-3倍。這常常是因身體疾病所致,如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傳染病。
精神分裂癥患者經常在精神衛生機構和社區環境中遭遇人權侵犯情況。患有該病的人會遭受到強烈而廣泛的污名化,導致社會排斥,并影響他們與他人的關系,包括家人和朋友。這會造成歧視,并可能由此限制患者獲得普通醫療、教育、住房和就業機會。
在人道主義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可能會出現極度緊張和恐懼、社會支持崩潰、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遭到孤立和中斷等情況。這些變化可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產生影響,例如加重現有癥狀。在緊急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各種侵犯人權行為的影響,包括忽視、遺棄、無家可歸、虐待和排斥。
【自殺】
每年有70多萬人自殺身亡。
自殺未遂人數是自殺死亡人數的許多倍。在一般人群中,自殺未遂是最大的自殺風險因素。
自殺是15-19歲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自殺人數占全球自殺人數的77%。
全球最常見的自殺手段是喝農藥、上吊和使用槍支。
每年有70.3萬人自殺身亡,許多人自殺未遂。
自殺是影響家人、社區和整個國家的悲劇,對死者親友造成持久的影響。 自殺發生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