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容動態 NEWS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心理培訓 > 涵容動態
              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報告:向所有人享有精神衛生服務轉型
              Post2022.07.15 Read439

                   COVID-19 大流行帶來了一場全球精神健康危機,加劇了人們的短期和長期壓力,損害了數百萬人的精神健康。據估計,在大流行的第一年,焦慮癥和抑郁癥的發 病率增加了25%以上。與此同時,精神衛生服務受到嚴重干擾,精神疾病的治療缺口擴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于6月17日發布了《世界精神衛生報告:向所有人享有精神衛生服務轉型》,為政府、學術界、衛生專業人員、民間社會和其他有志支持世界改變心理健康的人提供了藍圖。

                  【全球精神衛生現狀】

                     2019 年,近 10 億人(包括全球 14% 的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礙。自殺占死亡人數的1/100以上,并且58%的自殺發生在50歲之前。

                     精神障礙是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導致每 6 年有 1 人患有殘疾。患有嚴重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平均比一般人群早 10 到 20 年死亡,主要是由于可預防的身體疾病。兒童時期的性虐待和欺凌受害是抑郁癥的主要原因。

                     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戰爭和氣候危機是對心理健康的全球性結構性威脅。

                     對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的污名、歧視和侵犯人權行為在世界各地的社區和護理系統中普遍存在;20 個國家仍將未遂自殺定為犯罪。縱觀各國,社會中最貧窮和最弱勢的群體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最大,也最不可能獲得足夠的服務。

                  【心理健康服務享有情況】

                    COVID-19 大流行之前,全世界 71% 的精神病患者沒有接受心理健康服務。


                   70% 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收入國家接受治療,但只有 12%

              的精神病患者在低收入國家接受精神衛生保健。對于抑郁癥,所有國家的服務覆蓋率差距很大:即使在高收入國家,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癥患者接受了正規的精神衛生保健,而對抑郁癥的最低限度治療估計在高收入國家的

              23% 不等。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 3%。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指出“正如《 世界精神衛生報告》所示,為了實現世衛組織

              《2013–203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提出的各項全球目標,我們需要轉變我們的態度、行動和方法,以促進和保護精神健康,并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保健。我們可以并且應該通過改變影響我們精神衛生的環境和發展能夠實現精神衛生全面健康覆蓋的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作為這些努力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加強我

              們的合作行動,將精神衛生納入初級衛生保健。”

                   

              報告指出,當今世界的精神衛生,對精神衛生的需求很高,但應對措施不夠,也不

              充分。在所有國家,精神疾病都非常普遍。有幾個因素阻礙人們在精神疾病方面尋求幫

              助,包括服務質量差、精神衛生方面的健康素養水平低以及污名化和歧視。很多地方沒有

              正規的精神衛生服務。即使有,也往往無法獲得或負擔不起。人們往往會選擇在沒有人寬

              慰的情況下忍受精神痛苦,而不是為了獲得精神衛生服務而冒遭受歧視和排斥的風險。


                   實現精神衛生轉型首先要為運轉良好的精神衛生系統和服務奠定基礎。主要行動領域包括:治理和領導、

              金融、公眾意識,以及精神衛生保健的能力。報告指出推進精神衛生議程需要有三種政治承諾,即明確承諾、制度承諾和預算承諾。為了實現精神衛生服務轉型,必須有投入的資金、有積極性的合格人力專業隊伍,還有數字技術。

                    報告敦促所有國家加快實施《2013-2030 年綜合精神衛生行動計劃》,提出了幾項行動建議,分為 3 條轉型路徑,重點是轉變對心理健康的態度、解決心理健康風險和加強心理健康護理系統。具體為:

                    1.深化我們對心理健康的價值和承諾。

                    例如:


              加大對精神衛生的投資,不僅要在衛生和其他部門確保適當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來滿足精神衛生需求,還要通過堅定的領導、奉行循證政策和實踐,以及建立健全的信息和監測系統。將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納入社會的各個方面和決策,以克服污名和歧視,減少差距并促進社會正義。

                    2.重塑影響心理健康的環境,包括家庭、社區、學校、工作場所、醫療保健服務、自然環境。

                    例如:


              加強跨部門的參與,包括了解心理健康的社會和結構決定因素,并以降低風險、建立復原力和消除阻礙患有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充分參與社會的障礙的方式進行干預。采取

              具體行動改善心理健康環境,例如加強打擊親密伴侶暴力以及虐待和忽視兒童和老年人的行動;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培育護理,為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提供生計支持,在打擊學校欺凌的同時引入社會和情感學習計劃,

              轉變態度并加強精神衛生保健的權利,增加獲得綠色空間的機會,并禁止高度有害農藥與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自殺有關。

                    3.通過改變提供和接受精神衛生保健的地點、方式和人員來加強精神衛生保健。

                    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互聯服務網絡,擺脫精神病院的監護,通過將精神衛生服務與一般醫療保健相結合,涵蓋一系列護理和支持;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和衛生部門以外的服務。多樣化和擴大針對抑郁和焦慮等常見心理健康狀況的護理選擇,其收益成本比為 5 比 1。這種擴大規模包括采用任務分擔方法,擴大由普通衛生工作者和社區提供者提供的循證護理。它還包括使用數字技術來支持有指導和無指導的自助,并提供遠程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