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ring you both professional and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information every week.每周為您帶來既專業又有趣的心理學訊息。
涵容心理最新版塊——每周心理快訊。每周定期放送,讓您只花幾分鐘的時間,了解近期國際國內既專業又有趣的心理學相關訊息。
一種鼓勵受訓者反思和表達
他們在壓力和沮喪情境中
情緒反應的培訓方式
也許能夠使他們有足夠的涵容能力與心理彈性
來面對工作中的困難
對他們的職業耗竭起到緩沖作用
為心理健康領域留住更多專業人才
【講者介紹】
▽
陳秋佶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碩士在讀
來自西南大學心理學部依戀及心智化研究團隊(指導者:吳明霞副教授)
文字內容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2008年發表在Infant Observation,《嬰兒觀察》雜志上的一篇文獻。這篇文獻論述了一項關于如何提升心理健康從業者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由于職業耗竭,尤其是需要面對高壓力和高情緒性的情境,很多專業人才都離開了心理健康這一職業領域。我們都知道,是否能夠很好的從事心理健康領域的工作,不僅在于處理來訪者的問題,還在于關照從業者自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勝任力,而勝任力的一些特質的外部表現則是反省功能。那么,鼓勵受訓者反思和表達他們在壓力和沮喪情境中情緒反應的培訓方式,是否能在增強他們處理患者情緒體驗能力的同時,還能增強他們自身的勝任力?
本文針對倫敦Tavistock臨床中心不同課程中的56名受訓者展開了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定量研究選用了總體健康問卷(GHQ)和成人依戀訪談(AAI)分別在受訓前和受訓后評估他們的精神痛苦程度和反省功能。質性研究則使用了自擬問卷調查了他們受訓前對課程的期望,以及參與課程后對某些學習經歷的觀點、對培訓總體的評價。這些受訓者參與的課程并不完全一樣,但都包括了幾個核心模塊,即理論講授、工作實踐小型研討會、嬰兒觀察小組研討會,他們中部分還在督導下進行著臨床工作。
研究結果發現,受訓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受訓一年后有顯著下降,但在受訓兩年后又顯著回升至接近受訓前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兩年的培訓,幾乎所有受訓者都更具反思性。而根據受訓者的報告,在整個培訓中,嬰兒觀察訓練又似乎是尤其發人深思的環節。
根據這項研究,一種鼓勵受訓者反思和表達他們在壓力和沮喪情境中情緒反應的培訓方式也許能夠使他們有足夠的涵容能力與心理彈性來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對他們的職業耗竭起到緩沖作用,為心理健康領域留住更多專業人才。
▽▽▽
您的心聲我愿聆聽,您的情感我愿涵容
這里是——
/最懂您心的心靈港灣/
聆聽微信:cqhr2016
關注涵容心理公眾號獲取近期專業有趣的心理訊息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感興趣的話題